今天区域活动时,小朋友自由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你说你想玩智慧屋的玩具。你走到柜子前仔细地端详了柜子上的玩具,嘴里念叨着:“这个是串珠子的,我已经玩了很多次了。这是拼图玩具,我都能拼得很好……”手指指到福禄贝尔教具——圆环时,你停顿了一下,看看我说:“小王老师,我可以玩这个玩具吗?”当听到我说“当然可以”时,你很高兴,把上面压着的玩具盒一个个搬下来后,取出了圆环玩具,又把不需要的玩具盒一个个放了回去。
我很好奇,对于我这样的成人来说觉得有些单调、枯燥的彩色圆环,到了4岁的你手上后会怎样玩呢?我担心你会很快对这个玩具失去兴趣,因为这个玩具投放在智慧屋中已经一周了,很少有小朋友选择它,一两个孩子也是玩了一两分钟就说没意思放回去了。于是我问:“嘉怡,你确定要玩这个玩具吗?”你坚定地点点头,两手捧着大木盒就回到了座位。我从未告诉过你们这种玩具要怎样玩,我希望你们能够自己探索其中隐藏的奥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现更多不同的玩法。
你先是把盒子里每个格子中的圆环和半圆环都取出了一个,看了看,又放回盒子中。看过一遍后,开始一个个取出不同颜色的圆环,随意地分散地摆放在盒盖上。这样玩了一分钟左右,你开始尝试将小的圆环放进大圆环中心。发现圆环除了颜色的区别外,还有大小不同,小的圆环可以放进大的圆环中。在一番比较和摆放后,你发现一个小一点的绿色圆环放进大圆环中后,两个圆环相邻的位置恰好可以紧紧地挨在一起。你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圆环玩具的新乐趣,又开始从盒子中不断取出圆环,一个个地放在套在一起的圆环里,一一比较,找出下一个恰好紧密套在其中的小圆环后就把它放在圆心,如果不能紧密套在一起就放回盒子中。摆好第一个三连环后,你在盒盖上摆放起下一组“套环”,开始重复刚刚的动作——找到恰好合适的圆环就放进去,如果不合适就拿着这个圆环到下一组中继续尝试。
就这样,你认真地玩了好久,当我们活动结束准备收玩具时,我看到你仍然在坚持,听到我说活动结束,你对我说:“小王老师,这个玩具太有趣了,下次我还要玩!”我微笑地点点头说“你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小!”,为你的探索和坚持感到欣慰。我没有对你的行为作出“好”、“很棒”的评价,更没有给予你物质的奖励,因为你已经获得了最珍贵的奖励——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自己内心的满足感。
|
比起已经熟练掌握的玩具,嘉怡对新的玩具更加好奇,并愿意去探索
对于不知道玩法的玩具,嘉怡担心这个玩具自己能不能玩,于是征求老师的意见。
对于不需要的玩具,嘉怡一个个地将它们摆放回原位,这是长期练习形成的好习惯。
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他们对待同一种玩具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容就会有所不同。
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所以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与时间,让幼儿自己探索,主动建构和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指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地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这是试误学习。”嘉怡在尝试中不断发现圆环大小之间的匹配关系,发现圆环之间除了颜色的区别外,还有大小不同。而有些圆环恰好可以紧密地套在一起,而有些则不能。这样的内在规则正是幼儿在不断操作中发现的,这种学习远比听到教师讲解后被动尝试效果好得多。
内在动机指因个体内在需要而产生的动机,嘉怡因为对玩具的兴趣而产生想要探究的动机,对玩具的探究过程以及对新玩具的成功探索又丰富了她的知识结构,使她获得了更高的满足感,这些体验远比外部的奖励更加珍贵。 |
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和活动材料
当幼儿犹豫不决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玩具盒上粘贴形象图案,便于幼儿选择和取放,形成隐性的规则。
支持幼儿的选择,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让她们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玩具之间的内在关系,鼓励幼儿发现同一玩具的多种玩法,避免幼儿对玩具过早失去兴趣。
关注幼儿,但不过分干涉。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不去干扰和打扰,在幼儿需要并提出要求时予以适当引导。
发现幼儿的内在动机和需要,细心呵护幼儿珍贵的内在动机,关注幼儿内在体验和学习的获得,避免对幼儿过多不切实际的评价,引导幼儿关注内心的体验,而不是外部的物质奖励和他人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