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儿童还是成人,“气压”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它存在于我们身边,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复杂,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与它息息相关,然而我们却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怎样让中班小朋友了解这个神秘有趣的科学小知识呢?我们特别邀请了董斯文小朋友的妈妈——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马秀梅老师来到班级,带领朵朵一班的小小科学爱好者们,一起感受气压的神奇,探究气压的奥秘。

文文妈妈为本次科普活动做了精心的准备,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如:矿泉水瓶、食用色素、杯子、气球、打气筒等,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在生活中寻常可见的物品,它们的组合让孩子们大感神奇。

文文妈妈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小朋友们替口渴的乌鸦想办法。怎么才能喝到水呢?小朋友们纷纷说,用气球!那怎样才能用气球将水瓶里的水运送到杯子里呢?有趣的实验开始啦!



将气球打好气后,套在瓶口上,小朋友们观察到,瓶子里的水顺着吸管流到杯子里,还惊喜地发现,气球变瘪了。
“这是为什么呀?”
“气球怎么没气了?”
发现问题的小朋友们,纷纷提出问题,等待着文文妈妈的解答。

原来,这个现象就是大气压强。当气球吹起的时候,里面的压强大于外面空气的压强,把气球套在塑料瓶口的时候,气球里的压强大于瓶中的压强,空气就从气球中向瓶中流动,就把水挤出来了。

接下来,文文妈妈又领着小朋友们做了吹纸球、吸管吹小球的游戏,开始了“淘气的小球”实验。用多大力气都吹不进瓶的顽皮小纸球、只要吹气就一直浮在空中的小球,简直太神奇太有趣了,孩子们被深深地吸引着,投入的参与其中。
原来这些神奇的现象都是因为大气压强啊!

“咦,这不是馨馨吗?”
“馨馨怎么上电视了?”
小朋友们惊喜地发现屏幕上播放的是馨馨在地铁站等待乘坐地铁的照片。
乘坐地铁时之所以需要在黄线以外候车,也是因为压强的原因。候车时如果站在黄线以内,车快速通过时就会由于压强不同,人很容易被带到快速行驶的列车上去。所以,候车时站在黄线以内是非常危险的。
文文妈妈将大气压强和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既告诉了小朋友们蕴含在其中的物理小常识,也对小朋友们进行了一次安全教育。
了解了大气压强的科学小原理,都来亲身体验一下科学游戏的乐趣,真实感受压强的存在吧!
乌鸦喝水的小实验开始啦!










“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应给4-5岁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的特性”。




科学探索远不止原理所说的那么简单,科学的世界还有很多新奇有趣的现象等待小朋友们去发现和探索。本次“我发现 我探索 我创造”科技创意活动,激发了朵朵一班小朋友们的探究兴趣。他们积极探索,亲身实践,感受着科学的神奇。热爱探索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小小科学家!

我园依托大学的优势资源,在科技创意活动中充分发动专家型家长资源,请专家走进小朋友的课堂,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引领他们探索并发现常见物理现象的科学原理,既使小朋友们体验到科学的奇妙,同时也确保孩子们的问题从最专业的角度第一时间得到解答,这种高品质的园家共育活动将为我们培养幼儿“有兴趣,能专注,喜探究,愿合作”的学习品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