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即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在此过程中,小朋友们学会承担个人责任、初步体验承担社会责任。
豆豆班小朋友的生活自理从用餐开始。我们按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豆豆四班为了提高小朋友的用餐能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小手握勺最灵巧
手指的精细动作发展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发展和脑的发育,也会积极促进未来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体神经系统的发展。豆豆四班的小朋友都可以自己吃饭啦,只是一部分小朋友握勺时还在使用“手掌式抓握”,我们设计了游戏“喂喂小动物”,帮助小朋友练习“三指握勺”的方式。



二、营养丰富不挑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应当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幼儿园为我们准备了丰富营养的餐食,每天用餐之前,我们都会向小朋友介绍今天的菜品,让小朋友们知道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偏食不挑食,吃得清楚、吃得满足。我们也会时刻提示小朋友,回家后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用餐干净又整洁
美国学者Keogh,J,&Sugen,D.S.于1985年提出,36个月的儿童应当能够做到独立进餐、几乎不洒食物。为了引导小朋友们吃得干净、整洁,我们提前讲述了《大公鸡与漏嘴巴》的故事,通过好听的故事,让小朋友们意识到吃饭时要尽量不掉洒食物。在用餐时,时刻提醒小朋友正确的坐姿:身体要坐正,后背要挺直,一手握勺,一手扶碗。
这样,小朋友们吃饭掉饭粒的现象大大缓解。




四、我是光盘好宝贝
我们也开展了“光盘宝贝”的活动,小朋友们把饭菜全部吃光后,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照片挂在光荣榜中,成为“光盘宝贝”。珍惜粮食、厉行节约,我们都是光盘好宝贝!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其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学前阶段是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小朋友们在每日饮食中收获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人生。